

-
首页
-
认证服务
- 中国认证服务
- CCC强制认证
- SRRC型号核准
- CTA进网许可
- CQC产品认证
- 质检报告
- 国推RoHS认证
- 中国节能认证
- 环境标志认证
- 能效标识认证
- 防爆产品认证
- 单北斗产品认证
- 全球认证服务
- 中国地区认证
- 亚州地区认证
- 欧洲地区认证
- 北美地区认证
- 南美地区认证
- 非州地区认证
- 澳州地区认证
- 中东地区认证
- 其它产品认证
- 国际认证服务
- 欧洲CE
- 美国FCC认证
- 英国UKCA认证
- 加拿大IC认证
- 欧洲ROHS
- 韩国KC认证
- 日本TELEC认证
- 印度BIS认证
- 沙特SASO认证
- 伊朗VOC/COI/IC
- 其它CB认证
- 亚马逊CPC认证
- 莱茵cTUVus认证
- 南德cTUVus认证
- WERCSmat注册
- 蓝牙BQB认证
- 无线充QI认证
- E-MARK认证
- 海关联盟CU-TR认证
- EPR注册
-
检测中心
- 检测服务
- 安规能效测试
- 电磁兼容测试
- 可靠性测试
- 能效节能检测
- 辐射SAR测试
- 汽车电子检测
- 有害物质检测
- EMC整改服务
- 无线通讯检测
- RF无线射频
- EMC电磁兼容
- EMF电磁场测试
- 吸收比率(SAR)
- 电子电气安规
- 卫星移动终端
- 机械性安规测试
- SRRC/CTA认证预测试
- 产品类别
- 无线通信
- 家用电器
- 电源产品
- 机械产品
- 智能插座
- 监控摄像头
- 音视频产品
- LED灯具检测
- LTE无线数据终端
- 行业解决方案
- ITE产品
- 无人机
- 路由器
- 对讲机
- 智能门锁
- 蓝牙音箱
- 车载终端
- NB-Iot物联终端
- USB-IF/EN IEC62680
- 更多产品解决方案...
-
公安检测
- 公安部检测中心
- 产品检验报告
- 安防产品检验范围
- 警用装备类产品
- 道路交通安全产品
- 通信终端设备检测
- 网络安全产品测试
- 信息安全类产品检测
- 实体防护类门锁箱柜
- 软件产品及系统测试
- 智能联网终端设备检测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检测
- 公共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 实体防护产品
- 防盗报警产品
- 视频监控产品
- 智能联网产品
- 警用通信产品
- 刑事技术产品
- 身份证阅读机具
- 道路交通安全产品
- 电子锁(智能门锁)
- 活体指纹/掌纹采集设备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认证
- 入侵检测系统
- 病毒防治产品
- 安全操作系统
- 虚拟专用网产品
- 安全数据库系统
- 网络安全审计产品
- 网站数据恢复产品
-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
- 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
- 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
- 了解更多网专产品....
- 网络安全产品认证
- 电子签章产品
- 远程接入控制
- 数据脱敏产品
- 访问控制产品
- 零信任安全网关
- 签名验签服务器
- 网页防篡改产品
- 安全管理平台产品
- 数据安全交换产品
- 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
- 更多网络安全产品....
-
信息安全
- 检测检验范围
- 软件/系统产品检测
- 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测评
- IT产品安全检测
- 网络防护产品检测
- 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
- 信息安全产品-密码检测
-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检测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检测
- 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测证书
- 网络安全产品认证
- IT产品信息安全认证
- 工控产品认证
- 智能卡类产品认证
- 物联网终端产品认证
- 评估保障级(EAL)认证
- 商用密码产品认证
- 其他IT产品认证
-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 防火墙产品
- 安全路由器
- 网站恢复产品
- 安全审计产品
- 安全数据库系统
- 入侵检测系统(IDS)
- 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
-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
-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
- 服务资质与体系认证
- IT行业资质证书办理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
- 信息安全防护等级
- 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云服务信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认证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认证
-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认证
-
资质证书
- IT行业资质
-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
- CCRC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
- SPCA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
- CS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
- 涉密保密资质
-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
- 国军标GJB9001
-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
-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
- 商用密码产品认证
- ISO体系认证
- ISO三体系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
- ISO20000信息服务管理
-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 医疗器械行业资质
- 医疗器械注册证
- 医疗器械体系认证
-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 经营许可证经营备案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测试基地
- 战略合作
- 协同发展
- 企业风采
- 视频展示
- 联系我们


-
首页
-
认证服务
- 中国认证服务
- CCC强制认证
- SRRC型号核准
- CTA进网许可
- CQC产品认证
- 质检报告
- 国推RoHS认证
- 中国节能认证
- 环境标志认证
- 能效标识认证
- 防爆产品认证
- 单北斗产品认证
- 全球认证服务
- 中国地区认证
- 亚州地区认证
- 欧洲地区认证
- 北美地区认证
- 南美地区认证
- 非州地区认证
- 澳州地区认证
- 中东地区认证
- 其它产品认证
- 国际认证服务
- 欧洲CE
- 美国FCC认证
- 英国UKCA认证
- 加拿大IC认证
- 欧洲ROHS
- 韩国KC认证
- 日本TELEC认证
- 印度BIS认证
- 沙特SASO认证
- 伊朗VOC/COI/IC
- 其它CB认证
- 亚马逊CPC认证
- 莱茵cTUVus认证
- 南德cTUVus认证
- WERCSmat注册
- 蓝牙BQB认证
- 无线充QI认证
- E-MARK认证
- 海关联盟CU-TR认证
- EPR注册
-
检测中心
- 检测服务
- 安规能效测试
- 电磁兼容测试
- 可靠性测试
- 能效节能检测
- 辐射SAR测试
- 汽车电子检测
- 有害物质检测
- EMC整改服务
- 无线通讯检测
- RF无线射频
- EMC电磁兼容
- EMF电磁场测试
- 吸收比率(SAR)
- 电子电气安规
- 卫星移动终端
- 机械性安规测试
- SRRC/CTA认证预测试
- 产品类别
- 无线通信
- 家用电器
- 电源产品
- 机械产品
- 智能插座
- 监控摄像头
- 音视频产品
- LED灯具检测
- LTE无线数据终端
- 行业解决方案
- ITE产品
- 无人机
- 路由器
- 对讲机
- 智能门锁
- 蓝牙音箱
- 车载终端
- NB-Iot物联终端
- USB-IF/EN IEC62680
- 更多产品解决方案...
-
公安检测
- 公安部检测中心
- 产品检验报告
- 安防产品检验范围
- 警用装备类产品
- 道路交通安全产品
- 通信终端设备检测
- 网络安全产品测试
- 信息安全类产品检测
- 实体防护类门锁箱柜
- 软件产品及系统测试
- 智能联网终端设备检测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检测
- 公共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 实体防护产品
- 防盗报警产品
- 视频监控产品
- 智能联网产品
- 警用通信产品
- 刑事技术产品
- 身份证阅读机具
- 道路交通安全产品
- 电子锁(智能门锁)
- 活体指纹/掌纹采集设备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认证
- 入侵检测系统
- 病毒防治产品
- 安全操作系统
- 虚拟专用网产品
- 安全数据库系统
- 网络安全审计产品
- 网站数据恢复产品
-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
- 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
- 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
- 了解更多网专产品....
- 网络安全产品认证
- 电子签章产品
- 远程接入控制
- 数据脱敏产品
- 访问控制产品
- 零信任安全网关
- 签名验签服务器
- 网页防篡改产品
- 安全管理平台产品
- 数据安全交换产品
- 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
- 更多网络安全产品....
-
信息安全
- 检测检验范围
- 软件/系统产品检测
- 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测评
- IT产品安全检测
- 网络防护产品检测
- 移动应用程序App安全
- 信息安全产品-密码检测
-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检测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检测
- 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测证书
- 网络安全产品认证
- IT产品信息安全认证
- 工控产品认证
- 智能卡类产品认证
- 物联网终端产品认证
- 评估保障级(EAL)认证
- 商用密码产品认证
- 其他IT产品认证
-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 防火墙产品
- 安全路由器
- 网站恢复产品
- 安全审计产品
- 安全数据库系统
- 入侵检测系统(IDS)
- 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
-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
- 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产品
- 服务资质与体系认证
- IT行业资质证书办理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
- 信息安全防护等级
- 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云服务信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认证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认证
-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认证
-
资质证书
- IT行业资质
-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
- CCRC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
- SPCA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
- CS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评估
- 涉密保密资质
-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
- 国军标GJB9001
-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
-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
- 商用密码产品认证
- ISO体系认证
- ISO三体系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
- ISO20000信息服务管理
- 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 医疗器械行业资质
- 医疗器械注册证
- 医疗器械体系认证
-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 经营许可证经营备案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测试基地
- 战略合作
- 协同发展
- 企业风采
- 视频展示
- 联系我们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产品介绍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我国首个覆盖两化融合全局、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标准,作为企业构筑信息时代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系方法,经过7年的大范围普及推广和深入应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已经形成一系列普适易用、相互配套的标准体系,成为国家和地方省市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其评定结果被作为评判企业综合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80%的中央企业集团推动了超过1100家下属企业开展贯标,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超过550家,通过贯彻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GB/T 23000)将先进理念、方法、最佳实践内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支持企业做好顶层设计和过程把控,有效应对数字化发展时代的高度不确定性,抢抓数字化转型先机。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自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评估规范》发布后,2020年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又发布了T/AIITRE 20002-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入到了2.0时代:
本文将分别介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1.0和2.0,并论述它们的特点及变化如下: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概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可参照执行的数字化转型方法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把握信息时代发展新趋势和新规律,总结提炼了几十年来我国优秀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最佳实践和管理经验,参考国际各类管理体系标准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企业可以参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用要求,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管理体系、运行制度和操作规范,引导企业顺应数字化发展规律,以数据为驱动、能力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稳定获取转型和创新成效。
二、两化融合标准及其使用价值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套保障战略、业务、技术、管理等统筹推进的体系框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聚焦于提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GBT 23004-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生态系统参考架构》为企业全面认知和系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参考架构,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对企业两化融合的战略部署、领导和管理机制、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框架内容和具体可操作的要求,确保企业战略、业务、技术、管理等各条线具有共同话语体系,促进工作一致性和协调联动,避免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以及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职能分工各行其是、资源浪费、过程效率低下、总体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促进整体协同效应的发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套促进服务市场生态良性运转的引导体系。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提供了企业实施的指导方法和建议,GB/T23005-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咨询服务指南》提供规范开展咨询服务的通用指南和实施建议,GBT 2300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指南》为评定服务提供总体指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构建贯标、咨询、评定的市场化运转机制,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推进意识和水平,创造和带动更广阔的服务需求和服务市场。通过推动企业构建完善的两化融合管理机制,提升企业判别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引导构建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转机制,促进专业服务市场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不断强化两化融合的全局性、系统性,引发企业对集成一体化服务的强大需求,加速服务产业交叉融合和发展壮大。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概念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T/AIITRE 10002-2020《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T/AITRE10003-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T/AITRE 20001-2020《数字化转型 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T/AIITRE20002-2020《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入以新型能力分级建设为主要特征的贯标2.0时代。
贯标1.0初步提出了以能力为主线的理念框架,主要致力于理念和方法导入,解决企业共识形成和机制建立的问题,支持企业合理、规范、有效地推进融合。
贯标2.0形成了以价值效益为导向、数据为驱动、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架构和方法机制,构建完善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法论,依据数字化转型的先进性和成熟度,分级分类开展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的分级贯标和分级评定,研制系列方法工具,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数字化转型全程服务,支持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有效开展创新活动,稳定获取转型价值。
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的优化体现
体现一、聚焦转型
贯标2.0将企业实现转型、获得价值效益作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的根本目标,T/AIITRE 10002《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全面解构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有什么、如何创造和传递以及如何获取等问题,T/AIITRE 10001《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明确数字化转型主要内容、过程方法和路线图,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核心方法和要求,将转型价值效益要求随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机制同步有效落实,真正获得转型价值效益,激发企业开展贯标的内生动力。
体现二、突出能力
贯标2.0将更加突出新型能力主线,T/AIITRE 10001《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进一步明确新型能力6个主要视角、从哪些维度进行需求识别,T/AIITRE 10002《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明确了新型能力如何创造和传递价值T/AIITRE 20001《数字化转型 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给出新型能力如何有效分解和组合形成新型能力体系,承载新型能力的载体如何刻画和如何有效建设、运行和优化,T/AIITRE 1000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和T/AITRE2000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给出如何评判新型能力的等级和实现能力逐级跃升等,让能力这条主线更加明晰、更加具体可操作,真正实现以能力为主线将价值效益贯彻落实到两化融合各项具体工作中。
体现三、分级分类
贯标2.0将根据新型能力先进性和成熟度对评定结果进行分级,分能力、分领域、分规模、分等级推动企业贯标评定引导企业分级分类开展新型能力建设和实现能力等级的不断跃升,开展贯标咨询服务、评定服务、公共服务等的分级分类,完善贯标咨询机构/人员和评定机构/人员的评级,在政府施策、行业引导、市场服务等方面采纳分级分类的评定结果,提升基于差异化新型能力的供需精准对接水平。
体现四、全程服务
贯标2.0将加强知识赋能,为企业和服务机构提供集理论体系、工具方法、解决方案、示范案例、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全程服务,支持企业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系统提升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效。
五、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解决哪些问题
一、让企业更有动力。获得实实在在的价值效益是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最根本目的。贯标2.0引导企业依据总体价值效益要求打造新型能力体系,分级开展能力建设,以能力为主线将价值效益目标贯彻落实到数字化转型各项具体工作中,实现价值效益和能力建设的逐级跃升,提升企业推动转型的内生动力;贯标2.0通过评定结果分级,有效识别企业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能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加强评定结果政府和市场采信的可操作性和精准性,提升企业开展贯标和转型的市场牵引力。
二、让服务更有水平。贯标2.0依托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加强公共服务,开展咨询评定和解决方案服务的全过程监督,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发展机制;贯标2.0通过加强知识体系、培训体系和传播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用知识咨询赋能服务机构,加强机构间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质量
三、让实施更加落地。配套的方法工具和最佳实践是贯彻落实新理念、新方法的重要抓手。贯标2.0采用社会化合作和共建共创共享机制,联合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力量,共同研制和推广一批实用型方法工具,提高数字化转型系统理论的可操作性、可用性和易用性。贯标2.0面向企业一站式咨询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需求,探索跨界合作的生态服务模式,拓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程增值服务,加强体系方法的落地实施。
办理流程
更省心的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机构
信息安全